国医大师路志正的养生8心得

  路志正 1920年出生,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资深中医师、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、“首都国医名师”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。曾先后到泰国、菲律宾、日本等国进行学术交流,受到高度赞誉。擅长治疗眩晕、风湿、痹症、干燥综合征等疑难杂症。

  《黄帝内经》认为,人只有与自然界和谐统一,才能达到天人相应。

  顺时养生 固护阳气

  中医养生重视内 因,同时也不忽视外因。只有正气强盛、脏腑气血功能正常,才能使人体保持旺盛的生命力,减少和避免内伤疾病的发生,正如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载:“恬淡虚 无,真气从之,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。”说明人体只要正气充足旺盛,邪气就不会导致人体发病。在自然界面前,人们不仅要做到与天气相应,还要有效地避免不利 因素,掌握自然界的变化规律。

  为顺应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的自然规律,我坚持春夏晚睡早起;秋冬早睡晚起的作息规律,以使体内的阴阳之气与自然界的阴阳消长相适应。

  冬季气候寒冷,万物潜藏,是一年中阴气最盛的时候,此时应注意保暖固护阳气。背部是督脉循行之处,能总督一身之阳经,背部受寒则最易伤人体阳气。所以,我一直遵循“背宜常暖”的原则,平时晒太阳时多晒背部;夜间睡觉时,将热水袋放在背部取暖;座椅要有靠垫;长期坚持捶背,以疏通气血、振奋阳气。

  俗话说,“寒从脚下起”,所以,冬天的鞋袜一定要保持温暖干燥,经常洗晾;平时经常活动脚趾,以促进足部血液循环;临睡前用45℃的温热水泡脚30分钟,以消除疲劳、补肾健脑。

  对于邪气,要积极采取预防措施,做到“虚邪贼风,避之有时”。注意根据天气冷暖,及时增减衣服,避免冒雨涉水,同时注意预防潮湿。

  阴阳是人体的根本,只有做到“阴平阳秘”,才能真正达到养生的最高境界。

  调节阴阳 起居有常

  中医养生提倡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,顺应春生以养肝气,夏长以养心气,秋收以养肺气,冬藏以养肾气的规律,可增强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,减少疾病的发生。

  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强调“起居有常”,人的生活起居规律须符合“四时五脏阴阳”,以保持身体健康。

  脾胃为后天之本,对于老年人来说,保护脾胃功能的正常运化具有重要的意义。

  调养脾胃 注重三杯茶

  脾主升清,胃主降浊,脾升胃降,使气血生化有源、营卫协调、五脏安和。脾胃的运化功能与脏腑之间有着密切联系,如肝气疏泄,肺气宣降,心火下煦,肾 水上济,皆以脾胃为升降的枢纽。脾胃功能失常,可影响到其他脏腑,反之,其他脏腑功能失调,也可影响到脾胃。所以,老年人养生,保护脾胃是关键。

  我平素饮食常依据四时五味的相宜选择食物,如春季宜省酸增甘,多食山药、百合等甘味之品,以养脾气;夏季虽酷暑难耐,但从不饮冷,喝水也是一口一口地喝,不能狂饮,逆之则伤脾胃,导致水湿内停。平时不吃油腻、烧烤、难以消化的食物;每顿饭七八分饱;注重食物合理搭配。

  另外,我养成了喝茶的习惯,每天三杯茶,上午喝绿茶,下午喝乌龙茶,晚上喝普洱茶。因为上午喝绿茶可使阳气上升、心神俱旺,并能帮助脾胃运化水谷精 微,使心脑得以滋养;下午喝乌龙茶可健脾消食、促进消化;晚上喝普洱茶可护胃、养胃,能使人安静入睡,更有补气固精的作用,温饮还可治疗尿频。喝茶使用的 茶具各有不同,饮绿茶宜用瓷杯、玻璃杯、小茶壶等浸泡;乌龙茶宜用紫砂壶浸泡;普洱茶宜用盖碗杯浸泡。

  在日常生活中,由于各种原因,容易产生失落感、自卑感、孤独感、疑虑感、忧郁感、恐惧感等,这些消极情绪是影响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。

  襟怀坦荡 科学生活

  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,达到“修性以保神,安心以全身”的目的。具体应做到以下四点:一要加强思想修养,调整需要和欲望,《黄帝内经》中告诫“恬淡 虚无,真气从之,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”,贪求无厌,非分之想,是养生之大忌;二要以豁达的心境接近自然,热爱生活,做到君子襟怀坦荡,少欲寡思心开朗;三 要锻炼心理承受能力;四要科学安排生活。

  养生要遵循“和于术数”、“不妄劳作”两个原则。

  劳逸结合 修身养性

  “和于术数”就是根据自己的体质来选择锻炼身体的方法,如导引、吐纳、气功、 太极拳、八段锦等。我非常喜欢练八段锦,每天早晨起床后,先是吐纳以吸收新鲜空气,然后练八段锦半小时,使阳气含蓄体内,以保持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。 下午5~6点钟,日渐黄昏,迎着残阳散步1小时。另外,我坚持每天早晨起床后梳头半小时,下午还会再加1次,具有升发阳气、通畅百脉、祛病强身的功效。

  “不妄劳作”即提醒人们的劳作不要违背常规,应考虑季节、时间、年龄、体力及有无疾病等诸多因素,不可长时间从事某一种形式的劳作,以防止“久视伤血、久卧伤气、久坐伤肉、久立伤骨、久行伤筋”。

  中医自古就有“饮食自倍,脾胃乃伤……膏粱之变,足生大疔”的说法,说明饮食不当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。

  辨证施养 药食同源

  饱餐可使脾胃受损,导致疾病。养生之道,贵在后天。而后天之道,又当以脾胃为本。养护脾胃要辨证施养。食物、药物均有四性五味,如偏阳虚体质的人可以多吃辛味食物,以助阳气升发;偏阴虚体质的人则可以多吃酸甘之品,以养阴。

  药食同源,一般以食养为先,体质偏颇明显者,才用药调。说到药食同源,有一样东西是不能不提的,那就是姜。日常保健吃姜,一定要在早饭时吃,因为早晨是气血流注阳明胃经之时,此时吃姜,正好生发胃气,促进消化,而且姜性辛温,能加快血液流动,具有提神的功效。具体方法是:早饭时准备一碟子泡姜,与小米粥一起吃,其功效远远胜过补药汤。

  今年我已90岁高龄,但仍然不觉老,年轻时养成了练书法的习惯,常常以习字为乐。

  心平气和 提笔习字

  常年养成的书法爱好,对于陶冶情操、修身养性大有益处。写字之前,要凝神静思;持笔之中,要聚精会神;得心应手的作品完成后,有一种爽心悦目、心旷神怡的感觉。

  孔子《中庸》云:“大德必得其寿”。

  养生必先修德

  所谓修德,即超越物质情欲,追求高尚的思想境界,人的一生要乐于奉献,少于索取,凡名利之事得让且让,不要过多强求,人与人之间要互敬互爱,融洽相处,以保持人体内在的和谐、人与自然的和谐、人与社会的和谐,从而达到益寿的目的。

  最后写一段养生词。

  清肃静泰,少私寡欲,胸怀宽广,恚怒是忌。

  以书为伴,开卷有益,医为仁术,济世第一。

  临证要勤,经验日积,挥毫习字,形与神俱。

  调节饮食,清淡最宜,顺乎自然,天年可期。

原文链接:http://94wz.top/200.html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0

评论0

显示验证码
没有账号?注册  忘记密码?